发布时间:2018-06-29 18:23:17 来源:中公教育
山西特岗教师教师招聘: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战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,山西中公教育网整理了语文学科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,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!祝愿考生顺利考试,早日圆梦教师!
1.借古讽今
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。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,表面回忆历史,叙述古人,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。
讽今类诗歌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、有关人物和用典(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,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),其次要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、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,第三要注意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、这个古人的态度,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举例:杜牧《江南春》: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、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。戎昱《咏史》:“汉家青史上,计拙是和亲。社稷依明主,安危托妇人。岂能将玉貌,便拟静胡尘。地下千年骨,谁为辅佐臣。”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。
2.直抒胸臆
作用:富有感染力,能将情感表达的更强烈,更能打动人。
举例:杜甫《兵车行》“君不见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”,直抒胸臆,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。杨炯《从军行》“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”,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。
3.借景抒情,寓情于景,情景交融(委婉含蓄,间接抒情)
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,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,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,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。描写景物,创设意境,使全诗含蓄蕴藉,情深意浓,诗味隽永,耐人寻味,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,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。
【答此类题的步骤】
(1)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。
(2)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。(写了什么景——具体、概括)
(3) 此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,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。(表情达意、作用)
举例:杜牧《齐安郡中偶题二首(其一)》“多少绿荷相倚恨,一时回首背西风”,绿荷有恨而背西风,以寓情于景的手法,写出诗人之恨,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。王昌龄《从军行七首(其二)》:“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。”描写边塞景象,寓情于景,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。
4.托物言志
托物言志的“物”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,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“志”,所以看出此“物”非“景”,咏物不是写景。
托物言志的“志”可以指感情、志向、情操、爱好、愿望、要求等,借景抒情的“情”专指热爱、憎恶、赞美、快乐、悲伤等感情。
举例:王安石《孤桐》“明时思解愠,愿斫五弦琴”,托物言志,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、虚心扎实、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。李商隐《蝉》:“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”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。
5.用典
使诗歌语言精炼,内容丰富,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,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举例:裴迪《送崔九》“莫学武陵人,暂游桃源里”,借《桃花源记》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,就必须坚定不移,不要三心二意,不甘久隐。杜甫《江汉》“古来存老马,不必取长途”,用“老马识途”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、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。
更多山西特岗教师招聘信息请查看山西人事考试信息网
责任编辑(刘慧娟)